尉氏縣位于豫東平原,屬河南省開封市。東鄰?fù)ㄔS、扶溝縣,南與鄢陵、長葛縣接壤,西與新鄭縣交界,北與開封縣、中牟縣相連。南北長40.77公里,東西寬43.76公里,總面積約1307.7平方公里,總?cè)丝?1萬人(2000年),中共尉氏縣委、尉氏縣人民政府駐地:城關(guān)鎮(zhèn)。
尉氏古稱“尉州”,是河南省經(jīng)濟管理擴權(quán)縣,電價躉售優(yōu)惠縣,擁有省政府批準的全省八大特色基地之一的河南省中原紡織工業(yè)基地,省認定的尉氏高效農(nóng)業(yè)示范園區(qū)。
尉氏縣歷史悠久。早在7000——8000年前這里就有人類勞動生息。春秋時為鄭國別獄,為獄官鄭大夫尉氏采食之邑,故名尉氏,沿襲至今。秦始皇三年(前219年)置縣,歷經(jīng)分并廢置,隸屬關(guān)系多變。
尉氏縣于秦始皇三年置縣。“古獄官曰尉氏”,今尉氏原為“鄭之別獄”,并以這里為食邑,人們又稱此邑為“尉氏”。據(jù)《漢書》:“鄭大夫尉氏之邑,故遂以為邑。”
春秋時,為鄭國別獄。大夫尉氏任獄官,地為采食之邑,邑襲獄官姓氏為名至今。戰(zhàn)國時期,尉氏屬梁地,秦置縣。漢承秦制,尉氏屬陳留郡,三國時屬魏地,為兗州陳留郡所轄,西晉時歸兗州陳留國,惠帝末年,改陳留郡為建昌郡,屬洛州。
北魏屬梁州陳留郡。文帝興安初,尉氏并入苑陵(故城在今新鄭東北)。太安三年(457年)析苑陵復(fù)置尉氏。東魏屬梁州開封郡。后齊廢尉氏入苑陵,隋開皇六年(586年)分苑陵再置尉氏歸潁川郡。
唐武德二年(619年)隋遺將王世充僭位稱帝置尉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平王世充改尉州為洧州,歸河南道汴州陳留郡。五代、后梁都汴梁,尉氏均屬東京開封府,后唐屬汴州宣武軍。后晉、后周均屬東京開封府。
北宋屬京畿路開封府,金襲宋制,屬南京(今開封市)開封府。元屬汴梁路總管府,明屬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開封,清亦然。
民國初屬河南省都督府豫東道,河南省長公署開封道,后直屬河南省政府。1928年省下設(shè)行政區(qū),尉氏屬第一行政區(qū)(治所在今鄭州市)。
建國后,初屬陳留專區(qū),1952年并入鄭州專區(qū)。1954年,省會由汴遷往鄭州,開封更為專區(qū),尉氏歸之。1958年通許、尉氏兩縣合并稱尉氏縣;1962年尉氏、通許分置。1983年8月撤開封專區(qū),尉氏歸屬開封市。
尉氏縣地形呈西北高而東南低趨勢,西部7條崗系交錯,14條主脈南北起伏,最高點海拔133米(崗李鄉(xiāng)冉家村北);西南部為海拔70米左右的高臺平地;東部為黃河淤積平原,平均海拔65米左右,最低點海拔59米(永興鄉(xiāng)李崗村北)。
境內(nèi)南有雙洎河、杜公河,東有賈魯河,中有康溝河,蜿蜒東南,先后匯流出境,注入淮河。
尉氏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1℃。年平均無霜期215天,年平均降水量692.3毫米。年平均日照2481.9小時。該縣七十年代中期前水澇普遍,之后,漸呈干旱趨勢。
尉氏縣地處豫東平原,北距黃河54公里,開封46公里,西北距省會鄭州80公里,西南距許昌75公里。
尉氏縣西依京廣鐵路、北靠隴海鐵路,地方小鐵路橫貫東西,離新鄭機場50多公里,220(開封--許昌)公路和102(鄭州--周口)公路兩條省道自縣城西區(qū)交叉而過,省級干道四通八達。南日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地方公路直下鄉(xiāng)村,縱橫交織。
寶雞市人事培訓考試中心
根據(jù)《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guān)于印發(fā)《湖南省人民政府職能轉(zhuǎn)變和機構(gòu)**方案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湘發(fā)[2014] 12號)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guān)于...
-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PROGRAMMES site | English version | WMO.int
衢州市人民政府是地方國家行政機關(guān),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務(wù)委員會以及上一級國家行政機關(guān)負責并報告工作,受國務(wù)院統(tǒng)一領(lǐng)導(dǎo),負責組織和管理本行政區(qū)域的各項行政事...
國家測震臺網(wǎng)數(shù)據(jù)備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