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鼓縣地處贛西北邊陲,修河上游,介于東徑114°05′至114°44′,北緯28°22′至 28°50′之間。因城東有一巨石色如銅,形似鼓,擊之有聲,故名銅鼓。東鄰宜豐縣,南接萬載縣,西界湖南省瀏陽縣(市)、平江縣,北連九江市修水縣。地形西寬東窄,略呈三角形狀。總面積1551.9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7%以上,丘陵盆地占13%,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20余座,屬典型的南方山區。全縣人口14萬,轄6 鎮3鄉4個國有林場,是典型的地廣人稀山區縣。
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7.4%,居江西省之首。境內有江西南方紅豆杉森林公園,面積達4762公頃,公園內有南方紅豆杉20多萬株,被譽為“南方紅豆杉之 鄉”;有天柱峰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面積1萬多公頃,公園內擁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22種,被譽為“江南生物世界”;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我縣9.2萬畝, 占全部面積的53.5%[1],森林覆蓋率高達93.8%,是長江中游地區鄱陽湖、洞庭湖和江漢三大平原之間的重要“生態孤島”。銅鼓年均氣溫16.2 度,是理想的“避暑勝地”;空氣質量達國家一級標準,負氧離子含量達7萬個/cm3,被譽為“天然氧吧”。
1927年9月,毛澤東同志在銅鼓親自領導和發動了舉世聞名的秋收起義,銅鼓是秋收起義前委所在地和指揮中心。革命戰爭年代,銅鼓有2.8萬多人為革命英 勇犧牲,其中在冊烈士1.8萬多人,占江西省在冊烈士的7%。毛澤東同志在來銅鼓領導秋收起義途中,不料被民團巡邏查防隊抓獲,他憑借機智,巧施妙計,在 此成功擺脫敵人的搜捕,留下了“腳踏兩省地,四元定乾坤”的傳奇經歷,銅鼓也因此成為一代偉人“逢兇化吉、遇難呈祥”的福地。目前,該縣正在著手以毛澤東 同志化險福地為龍頭,打造“中國紅色福地”。
全縣人口的70%為客家人,是贛西北客家人聚居中心。銅鼓客家文化源遠流長,民風民俗別具一格。美味獨特的客家飲食、古樸典雅的客家民居、崇文尚武的客家 民風獨具特色;甜美動聽的客家山歌還被《中國民間歌曲集成》譽為最具有代表性的歌神,成為客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近年來,銅鼓縣堅持走 “生態立縣、產業富縣、干部強縣”的發展道路,擴大對外開放,整合各類資源,大力發展具有銅鼓特色的生態經濟,實現了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濮陽志愿服務網是一個專注為你發布有關志愿者服務相關的信息,主要包括關愛他人、關愛社會、培訓服務、優秀自愿者推薦等欄目內容。
-
自然資源部門戶網站主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主辦,專業提供最新政府信息公開、政務服務、政民互動等。
This is my page
人民網反腐倡廉頻道:關注社情民生,弘揚廉政文化,營造風清氣正的廉潔社會氛圍。
四會市位于肇慶市東部偏北,為平原與山區結合部,屬珠江三角洲經濟圈。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是嶺南最古老的建制縣之一,1993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