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潛山野寨中學位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天柱山麓,系安徽省示范高中。學校創建于1943年,時為紀念抗日陣亡將士,由皖鄂二省十三縣知名人士發起倡議,募資而建,始名“景忠中學”,國民黨元老范苑聲先生擔任首任校長,著名心理學教授烏以風先生擔任首任校務主任。1949年與私立光華中學合并,改名為“景華中學”,1952年改名“潛山初級中學”,1970年春改名為“安徽省潛山野寨中學”,1978年7月被定為安慶地區重點中學,2002年元月命名為省示范高中,2004年被省教育廳、省環保局聯合命名為省綠色學校,同年被省教育廳關工委命名為安徽省家教名校。2005年《人民教育》雜志以《為了塑造更美好的心靈》為題,對學校進行了長篇報道。學校還于同年被確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華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教席聯系學校。2008年學校 被省建設廳命名為“省園林式單位”,并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授牌為“國防生生源中學”,2012年被省科協授牌為“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被國家環保部授予“國際生態學校綠旗”榮譽。同時,野寨中學還是安徽省新課程實驗樣本學校,安徽省電化教育設備Ⅰ類達標學校,安慶市青少年思想教育先進集體。
學校北依天柱,南臨潛河,林泉清幽,朱樓畫閣掩映于山谷翠微之間,風景如畫。天然植被覆蓋率達80%。優美的自然風貌與諸多人文古跡構成其獨有的辦學環境,人稱“風景佳絕處,岳麓清華園”,是不可多得的教書求學的理想場所,著名書法家賴少其先生為學校題寫校名。校園自然及人文景觀豐富。其中抗日陣亡將士墓1998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認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將士墓系國民革命軍48軍176師抗日陣亡將士墓葬,墓區曾有白崇禧將軍題書的紀念塔。將士墓的附屬建筑有忠烈祠、景忠廳、浩然廳等。忠烈祠原系景忠中學集會講學之所在,1947年劉鄧大軍首次進野中,曾與師生在此聯歡;景忠廳現已辟為學校“心理咨詢室”;浩然亭木質結構,凝重端正。這些祠、廳、樓和閣,雖歷經 近70余年的風雨滄桑,至今仍保存完好。近年來,學校開發特有的人文資源,建造了范園、野中博物館兩處新的文化景觀。博物館設有范苑聲文物館、烏以風紀念館和校史陳列室,其中珍藏在范苑聲文物館里的蔣介石等國民黨歷任總統的題書,彌足珍貴。這里,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自然與人文相得益彰。山光物態,人文薈萃;清新華美,意蘊悠遠。
學校占地235畝,建筑面積5萬多平方米,2003年,學校請上海同濟大學對校園進行高標準、大手筆的規劃編制工作。學校依此規劃科學布局校園建設,截止目前,教學、生活、運動、三產、綠化五區明晰,教學樓、科技館、圖書館、 逸夫綜合樓學生公寓等設施一流,微機、語音、電教、實驗、多媒體會議中心、衛星閉路電視系統等先進設備,一應俱全。自2005年起,學校加大投入,讓多媒體進教室,現已裝備完工。這些現代化與信息化的教學設施,為高質量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新建成的400米標準環形跑道的田徑場、硅PU籃球場、足球場、排球場、大型風雨乒乓球室,設備先進,功能齊全,布局合理。
野寨中學為普通高級中學建制,學校現有57個教學班,在校生4000余人,教職工220多人,其中特級教師3人,中學高級教師82人,省、市、縣級教壇新星11人,學科帶頭人2人。歷代野中人牢記“景忠成人”校訓,以“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為辦學目標,勤奮耕耘,為國育才,高考成績年年攀升,其中2011年一本524人,二本1018人,三本1376人;2012年一本499人,二本1232人,三本1691人;2013年一本710人,二本1492人,三本1874人;2014年一本722人,二本1346人,三本1636人,每年均有一批學子被清華、北大等名校錄取,高考本科達線率、重點本科達線率均居全市省、市示范中學前列,一大批優秀畢業生從這里走向社會。
科研興校是野寨中學的辦學宗旨,1998年成立了教育科學研究室。學校對教研教改工作領導到位,任務明確,積極營造出良好的教改氛圍。學校采取多種形式,積極發揮教學示范和教研教改的輻射功能,全校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高漲,近幾年來教師在國家、省、市級報刊發表論文100多篇,并多次獲獎。學校專任教師人人承擔科研項目,其中特級教師汪南松帶領語文教研組共同研究的省級課題“中學語文宏觀育人目標及基本操作規程”順利結題,并獲得安徽省第四屆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市教育局、市教研室領導來到野中就這一成果召開了推廣會,受到了中學語文教學同行的關注,在全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特級教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王敬波主持的安徽省JG04079號課題《中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獲安徽省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
以“景忠?成人”為校訓,以“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辦學目標,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創出自身辦學特色,緊緊圍繞近期爭創安徽省優秀示范中學這一重點,扎實開展工作,同時瞄準更高目標,決心把野寨中學建成國家級農村示范中學。
2011年2月, 徐漢夫同志擔任野寨中學校長,將繼承歷代野中人創造的巨大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堅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大力推進人文校園、綠色校園、書香校園、數字校園、和諧校園的建設。
今天的野中人將繼續高舉“改革”和“發展”兩面大旗,在上級領導的關心與支持下,決心以一流的環境,一流的條件,一流的師資,一流的管理,創造出一流的業績,來譜寫野寨中學發展的新篇章。
山東英才學院創建于1998年,坐落在山東省省會濟南的高新區。2008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山東英才學院升格為普通本科高校,是濟南市唯一的民辦普通本科高校
江漢大學人文學院成立于2000年,學院設有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新聞傳播學系、文化產業系、漢語國際教育系、播音與主持藝術系,江漢大學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天津廣播影視職業學院是天津市人民政府批準并報國家教育部備案成立的天津唯一一所廣播影視類學院,隸屬天津廣播電視臺,是**設置的全日制公辦高等職業學院。學院采用新的...
南方醫科大學圖書館秉承“資源、服務、管理”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Y01)、廣東省高等學校數字化文獻資源共享服務體系六個資源中心之一。
西北大學是位于南非西北省的一所大學,成立于2004年1月1日。它包括位于波切斯卓姆市的原波切斯卓姆大學、位于MMABATHO的原西北省大學、位于VANDERBI...
讀書郎教育科技提供讀書郎學生平板、讀書郎點讀機、讀書郎學習機、讀書郎學生電腦、讀書郎早教平板、讀書郎兒童安全手機、讀書郎智能手表等讀書郎教育電子產品詳細信息及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