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文學院的前身是1893年張之洞在自強學堂設置的“漢文門”,1928年國立武漢大學成立時正式命名為文學院,聞一多擔任院長。沈從文、朱光潛、郁達夫、葉圣陶、王蒙等知名學者曾先后在該院任教,學院下轄中國文學系、漢語言文化系、大學語文部、古籍整理研究所、《長江學術》雜志社、《寫作》雜志社、院黨政辦公室、資料室、武漢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實踐教學中心、武漢大學普通話培訓與測試工作站等機構。設有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和人文科學試驗班﹑國學班(與歷史學院﹑哲學學院合辦)等本科專業。
學院現有教職工108人,其中專任教師80人。教師中教授44人,副教授20人,其中人文社科資深教授1人,長江學者1人,博士生導師40人。研究生和本科生1300余人。
截止到2010年12月12日,該院具有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后流動站。有國家重點學科一個(中國現當代文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一個(中國古代文學),中國語言文學為湖北省重點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為湖北省優勢學科,中國古代文學為湖北省特色學科。二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有: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國文學批評史、寫作理論與實踐、對外漢語教學、國學與漢學、古籍整理與研究等。開辦有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和語文教育碩士兩個專業學位教育點。本科專業中,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和湖北省品牌專業。此外,學院還與美國匹茲堡大學合作在美國賓州創辦了孔子學院。
文學院學術力量雄厚,涌現出一批知名學者,(按姓氏拼音排列):陳國恩、陳水云、陳順智、陳文新、程蕓、樊星、方長安、馮黎明、馮學鋒、赫琳、金宏宇、李建中、盧烈紅、羅積勇、駱瑞鶴、劉禮堂、尚永亮、唐鐵惠、涂險峰、萬獻初、王兆鵬、吳天明、吳光正、席嘉、蕭國政、蕭紅、於可訓、葉立文、于亭、張箭飛、張杰、張潔、張榮翼、趙世舉、趙小琪等教授,他們已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學院有國家漢辦設立的漢語國際推廣教學資源研究與開發基地、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導建立的中國語情監測與研究中心、與歷史學院和哲學學院合作建設的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有三個武漢大學校級重點研究基地,即漢語言文學典籍整理與研究中心﹑語言與信息研究中心﹑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中心,以及中國文學傳播與接受中心﹑中外文學比較研究中心、應用中文研究所﹑寫作研究所、明清文學研究所﹑聞一多研究室、黃侃研究室等研究機構。
德學網為廣大學生們提供專業的職業技能培訓、語言培訓、學習輔導、文體藝術、資格考試等培訓服務。
寶寶樹是全球最專業的育兒社交互助平臺,這里有育兒專家在線為您解答育兒 難題,有無數父母在這里交流育兒心得和育兒經驗,互幫互助,學習育兒知識 和育兒經驗。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
騰訊教育是中國用戶量最大的教育門戶網站,將國內外優秀教育信息資源和強大的產品服務緊密結合。下設考試、外語、出國、校園、博客等欄目,是在校學子及在職人員的在線充電...
北京工業大學校1960年創立,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北京市唯一進入“211工程”的重點大學,是人才骨干的重要培養基地。
上海徐匯區思源教育培訓中心簡稱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主要提供一對一培訓、一對一輔導、高中補課、初中輔導、小學輔導、英語培訓等特色課程。